首页 女生 灵异悬疑 重生六零甜丫头

260.岩墓与进村

  此内容首发晋江官方防盗,订阅不足的仙女们请稍等, 码字不易, 请多多支持叶奶奶和叶二婶相视一眼, “好嘞!”

  这称重算桃哪有下地干活累,可是求不来的好事儿。恐怕是张奶奶看在甜妹儿的身上, 才分配给她们的。

  叶二婶嘴角上扬得厉害。

  她想起队上要选妇女队长的事儿, 这可得好好表现表现。

  称重用的是两米长的大秤。

  上面保留着古代的刻度,一共有十六个秤星,分辨代表着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

  这杆秤精度很好, 是张爷爷的拿手绝活之一。

  “…两百斤,八十三斤, 七十九斤…总共是多少斤来着?”算数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队里的出纳可都是读过小学的哩!

  没笔没纸, 不会心算。

  小学生甜妹儿也听得迷迷糊糊,跟旁边思丫头一摸一样。

  叶二婶在数字方面却意外有一套, 用不着算盘,心里扒拉扒拉, 结果脱口而出, “嗯, 好桃子六百五十四斤?”

  “杏花可以担任咱们村下一任出纳啊!”张奶奶惊奇。

  不等叶二婶谦虚, 门口忽然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男声, “妈, 今年产桃六百多斤吗?”

  回头一看, 一身灰蓝色工装衣裤、脚踩解放鞋、浓眉大眼、一声正气的中年汉子, 大步踏进来。

  “张队长!”

  叶奶奶,叶二婶母女,三人下意识挺直腰板,大声叫道。

  来人是碧山村现任生产队队长――张爱国。

  生产队长,俗称小队长,是人民公社农村里的一个小干部,等同于工厂里的车间主任。

  能当生产队长的人,必须出身贫下中农,政治清白,还要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

  张队长最大的责任,照顾整个碧水村社员的吃喝拉撒,让他们有工分挣、有粮吃。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村里的社员大多都都沾亲带故。

  当队长软了要受欺,硬了那些以老卖老的长辈,会毫不客气地白眼相看、骂街打人。

  队长官小,不好当,还是轮流的。但村里人那几年的命运,都跟他有莫大的关系。

  “叶姨婆好啊!看你这精神越来越硬朗啦!两孙女也很乖啊!”

  张队长跟他妈招呼完后,态度恭敬地问侯叶奶奶。

  被队长这么一夸,叶奶奶的老脸都笑开了花,客气道:“哪有,哪有,这两小捣蛋鬼皮着呢!”

  叶二婶平日里最爱笑爱说,在小领导面前,却有点紧张,嗓门变小不说,手脚都不知该如何放是好。

  简单嘘寒问暖一番,张队长转头跟张奶奶讨论,“这桃子产量六百多斤,我们今年就上报个一千两百斤吧?”

  张奶奶表情略有迟疑,“会不会报的太少?隔壁几个村,我听说,今天粮食产量他们都是往三四倍报?”

  张队长微微皱眉叹息,“过两天公社派人来收桃,报多了,我们连一半都交不起,这算个什么事儿!现在桃报的少一点,到时候粮食报多一点、上交多一点,也好看些。”

  少一点,多一点。

  听得甜妹儿的眼睛直打转儿。

  她努力抓住‘上报要多,上交粮食要多’两个关键。

  甜妹儿上前几步,用左手扯住张队长的蓝工裤,右手举得高高,软软糯糯道:“张队长,我能问一个问题吗?很小的!”

  张队长哈哈一笑,两手把她拎起来,笑眯眯地点头,“小丫头想问什么?”

  “桃子不好吃吗?粮食不好吃吗?”

  甜妹儿大眼睛瞪圆,不解地问。

  张队长被问迷糊了,轻轻揪揪她的脸蛋,“当然好吃,小丫头是不是嘴馋,想吃桃了?”

  “甜妹儿,赶紧从队长身上下来。张队长,不好意思哈,这丫头胆子越来越大了,今个儿回去我就好好教训她!”

  叶奶奶最主要担心小孙女嘴馋,让张队长他们难做人。

  “叶姨婆你说的啥事儿,这小丫头很乖又听话,哪需要教训!”

  这个队长似乎不错。

  很容易就被收买的甜妹儿,笑眯眼,一字一句认真解释,“张队长,我不是想吃桃。只是我们为什么要报多一点呢?六百斤就是六百斤。”

  既然那么好吃,干嘛要上缴那么多。

  她奶奶说了,行善必须尽力而为,不能让自己受伤,让家人担心。

  粮食就算再难吃,也要留的够填饱自己人肚子呀,别以为她没听到叶家的红薯,都是跟别人借的!

  大傻个队长!

  甜妹儿掰着小指头,回忆幼儿园和小学墙上的标语,开始跟张队长瞎扯讲理,“要做个诚实的乖娃娃。晨星点亮黎明,诚信温暖世界……诚实守信,额,唔,立社会主义生产队之根本!”

  所有人被她讲得一愣一愣的。

  最后张队长哈哈大笑,揉揉她的头发,“乖娃娃,你也知道社会主义啊?”

  叶奶奶笑骂道:

  “肯定是听老三讲多了,胡乱学的,队长你别放在心上。”

  “说的没错哩!我记得叶三弟是以前在村头土地庙上学,这读书就是好,连家里三岁奶娃娃懂得都比别家多。”

  张队长一边跟叶奶奶打哈哈,一边心里暗自嘀咕,这小丫头说的也没错。

  但是现在的大风向就是吹嘘,上头也鼓励这样子,报实数可是要被其他村嘲笑的。

  大家都是这么来的,随波逐流才是硬道理!

  至于三岁奶娃娃的话,他也没怎么上心。

  那时候农村就这样,很少能够听得进小孩的话,女娃娃就更不行。

  他干脆对张奶奶讲,“妈,咱队就报一千斤吧!粮食看今年收成。”

  甜妹儿的话仅仅减少了二百斤,看来还是有点用的。

  然,她还是气呼呼地鼓起腮帮子,看这张队长的脸也不太顺眼了。

  跟个田鸡一样,一鼓一鼓的。

  张队长忍不住戳了戳她的腮帮子。

  这时候,忽然走进来一庄稼汉子,大声叫喊:

  “张队长,你快去瞧瞧,刘二婶婆在咱们村头那棵大槐树那跪下了,说是不给她二闺女当妇女队长,她就要跪一辈子!”

  前者是因为叶老爷子的爹,去世前生病许久,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耗没。后者因为,生产队建立后,叶家放弃了自留地,家里一点存粮都没有。

  穿之前,叶甜甜的奶奶,每年都会把自家地全部种上,哪怕花钱请人。在老人临终迷糊期间,也唠叨着“白空着家里的地”“叶家命根子”之类的。

  “生产队建立了,大家都在搞社会主义,自留地的存在就相当于在犯罪嘛!要知道隔壁三个村子,地没有咱们碧水村多,自留地统统都上缴……”

  叶三叔脸滔滔不绝地说出一大堆话,两手也在激动的比划着,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他的脸色涨得通红,似乎对于叶奶奶提议要种自家地感到羞耻。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风气还真是这样。

  大灾荒之前,多数生产队都没有自留地,上缴成集体地。大灾荒之后,上头人意识到自己错误,改变政策,家家户户才有了自留地。

  但是,很多人却因此永远留在那个年代。

  叶三叔这一系列激情澎湃的发声,让包括叶爷爷在内的大人,都沉默了。

  许久以后,叶奶奶略微有些迟疑道:

  “老三说的老婆子我也不太懂,但咱们地窖里空空如也,一粒老鼠屎都没有。现在吃的粮还是跟人家借的,不种地,全家人不会饿死吗?”

  沉思良久,叶老爷子长叹一口气,总结道:

  “老三是咱们家文化水平最高的,小学三年级,他懂得肯定比我们多。这生产队都建立了,咱们家以后定不会饿着肚子。家里的地先收回来,种不种以后再――”

  八月再不种红薯,哪怕是在地理位置好的碧水村,也来不及了。其他人都明白叶老爷子的决断。

  叶三叔嘴角上扬,挺胸抬头,一副扯高气扬的模样。

  跟显然,他对于自己在家终于能说上话,很是得意。而且对于家里人有和他一样高的道德觉悟,非常满意。

  小学四年级、真文化水平最高的叶甜甜,不干了。

  二愣子,傻大个!

  小学三年级也值得显摆?

  尽出些馊主意。

  叶老爷子还没说完,忽然,一个奶声奶气的稚嫩童音,在屋子里响起:

  “反对反对反对!土地是叶家的命根子,不种白空着,那就是掐断叶家命根子!”

  这是第一次在老爷子发话的时候,被人打断,而且还是当面反驳。

  屋子里的气氛安静的诡异。

  晓丫头跟思丫头,都用一双小手捂住眼睛,将耳朵竖得高高的,小嘴巴无声地吧唧吧唧嚼着红薯稀饭。

  真疼爱孙子孙女的人精叶老爷子,被甜妹儿猛的挑衅一家之主的权威,愣住了,一时半会没回应过来。

  对于涉及到道德觉悟问题,哪怕是一个三岁奶娃娃,叶三叔也要抗争到底。</p>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