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穿越小说 重生之大国崛起

第二章 艰难崛起的国防工业

重生之大国崛起 吉姆真不傻 2107 2024-03-12 01:41

  杨铭回到寝室,一脸淡定的看着一切熟悉又陌生的物件,刚刚重生就被拉去开会,gao的他都没时间去整理一下脑子里的东西,现在放松下来顿时感觉整个人都舒服了。想想会议上的一幕幕,杨铭真的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因为四三九六兵工厂是从东北搬过来的,因为昔日老大哥反目成仇,害怕东北的重工业被毛子的钢铁洪流平推,所以大量机器大量工厂都被搬到了南方的大山沟里。更重要的是,兵工厂的厂长和主要技术骨干也都是东北人,而且和杨铭是同乡,厂长还是杨铭父亲的发小,再加上书记无为而治的态度,这才能让杨铭有了一个表现的机会,要不然...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人连参加这种会议的资格都没有,提意见?老老实实端茶倒水吧你。虽然有一定的“关系”因素,但更多的还是杨铭有真东西,这年头对于大学生和有能者还是比较佩服的,那几位老师傅很认真的听完了杨铭的话,从中得到了启发之后便疯了一样的冲出去实验。杨铭很确定自己的三点意见是没问题的,技术难度非常非常低,完全就是一个思路问题,只要想到了这一点很快就能解决,改装生产线什么的更简单,大概也就是换装T型铆钉这一点会稍微麻烦点,毕竟之前生产的都要报废。“靠~你小子还真厉害,那几个老师傅刚才改了一只样枪,真的解决了不少问题。”王刚毅走进寝室,直接跑到杨铭身边疯狂点赞打尻。杨铭看着眼前这个还稚气未脱的小子,又想起来三十五年后的那个意气风发的总工程师,王刚毅这个人不是什么天才,甚至脑子还很轴,但是他的毅力远超常人,通过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失败后总结经验,一步一步走到了那一步。杨铭拿起手中刚画好的草图,递了过去:“看看,我们一起gao新枪!”只见王刚毅拿起草图简单看了两眼,便眉头紧皱不明所以,为什么要在一支枪的周围画了一堆枪管?其实这就是三十五年后王刚毅设计出来的新式模块化枪族,在大体不变的情况下,这种新式步枪可以更换三种口径十三种类型的枪管,无论是俄式子弹北约子弹还是自家的子弹都能用,可以说是模块化步枪中的集大成者。“拉倒吧,都有八一式刚装备部队没几年,上头咋可能又要gao新枪?”王刚毅有些无语,对新枪计划并不怎么感兴趣。这时候杨铭一笑,并没有解释什么,有些事情基层的人员根本不会了解,直到多年之后解密了才会被大众所知晓。新时代士兵的步枪要么是九五式,要么就是八一杠,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八一杠比九五那破塑料枪好一万倍,但是没人知道,八一杠其实是个过渡装备。当事时,我军的五六冲五六半已经落伍严重,后来研发了几款枪械也是不温不火甚至故障频出,所以就需要一款应急性质的,可靠的过渡时期武器,这便是大量采用成熟技术gao出来的八一式和八一杠。相比于前代的五六冲,八一杠并没什么太大变化,基本结构是差不多的,所以继承了五六冲的可靠性和廉价易生产,然而这只是后期型号。新时代士兵手里拿到的八一杠是经过无数次改进过的产品,已经达到了产品最完美的性能,而早期批次的八一杠和八一式故障频发,机匣盖在射击时弹飞伤人,刺刀装不上去或者装上就下不来,又或者弹匣cha口太松太紧之类无数的毛病。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上头的首长们也在一直考虑到底要不要研发新枪?毕竟八一式就是个过渡品。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八一杠最终扔掉了“过渡”这个名号,成为了大面积列装的制式步枪。早在1978年,上头就已经决定了未来将会采用5.8毫米口径步枪,但新枪的研发不顺,7.62毫米的步枪弹又积压太多,而八一杠的试用反应还算过得去,所以选择把八一杠改吧改吧继续用...“别跟我扯那些没用的,赶紧过来,你看看这个规格能不能弄出来。”杨铭硬是推着王刚毅来到了草图面前,让他来看看制造的可行性。这一点就是王刚毅的特长了,因为王刚毅不仅懂设计,还会实际操作,他在大学时期就能操作机chuang拉出膛线,甚至一个人就能生产出一支五六冲,而杨铭...只能纸上谈兵,实际操作也就是会点皮毛。一开始人家根本就不愿意折腾,但在杨铭不断的吹嘘和拱火之下,这位未来的轻武器大师终于肯动手了,两个人来到厂房时,还有几个老师傅围在角落研究改进计划,只是抬头看了看两人算是打过招呼了。“动手吧!”王刚毅点点头,来到角落的一台枪管冷锻机前,这是一部相当先进的玩应,在这个年代,自动化就跟高科技联系在一起,而这台枪管冷锻机就是自动化的工业机器,只要输入压力系数就会自动的工作。王刚毅十分骄傲的操作着机器,因为这上面可都是洋码子,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根本不会用,而且这台冷锻机也是全国范围内顶尖的东西。然而...这破玩意都是西方淘汰的烂货,西方国家却将这东西当成最先进最厉害的机chuang卖过来,大坑特坑,不过西方的东西确实是比毛子的玩意要精细一些,和同时代的毛子机chuang比起来还算是不错的。等到枪管半成品从冷锻机上下来,还要拿到另一台机器上拉出膛线,而此时的西方高级机chuang都是一次成形的,一边锻造一边就直接拉出膛线了。曾经自己见识短,从没觉得这些有什么问题,而如今,杨铭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了工业的落后,也更明白了军工人到底是从怎样艰难的条件中撑起国防之盾的。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