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召群臣来猜!!百官的答案!奇葩的黄子澄!
第66章召群臣来猜!
此时天色初白。
老爷子已经起床。
他站在床边,看着八张画像久久出神。
但细细看去。
可以感知到。
老爷子的心情,已经没有那么急迫。
相反。
他带着一丝释然,一丝从容。
!百官的答案!奇葩的黄子澄!
和昨日的慌张,完全无法同日而语。
他一幅一幅的看过去。
第一幅,是小沙弥。
是那时候,初次见到马皇后的自己。
第二幅,是一个圆。
它没有任何寓意。
只是意味着,那个在自己快要饿死的时候,给自己送来的“热饼
第三幅、是一个发冠......
看到这一幅,
老爷子的嘴角,缓缓露出一抹笑意。
他已经猜到了。
当初,他被那郭大帅,贬为在城墙上守卫的小卒。
可她始终不离不弃。
甚至......在做落魄的时候,嫁给了咱!
这发冠!
就是她的“嫁妆”。
也是她成亲之时所戴。
至于......
第四幅图。
卷起来的棉被......
呵呵..
老爷子的笑意越发温和。
因为,他又想起了当年的往事。
而这些往事。
若是此次在梦境中,没有被大孙,那样近乎“醍醐“一六零”灌顶
他也不会恍然大悟!
想着想着。
”的提醒。
老爷子的思绪,又飘到了其它地方。
就算解开这些,又会看到什么?
是皇后当年留下的东西?
还是那神医,又和之前一样,给咱的指示?
可又是什么指示呢?
想到这儿。
在老爷子的心里,其实一直都在期待一个奇迹!
一个他从来没有往外说过的奇迹。
如果当年!
如果当年......
就像是标儿一样,那位神医委托白鸽也好、鹦鹉也罢,又或者是白鹤
把那些神药......
要是能给咱的皇后、咱的大孙送去!
能有多好!
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说不定,还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活着?
“当啷!”
“砰!”
一时间,随着心里刚刚泛起这个念头。
老爷子就激动的忘乎所以。
不经意打翻了花瓶。
随着花瓶破碎,老爷子又回过神来。
“咋可能呢?”
他看了看铜镜里的自己。
又苦苦一叹。
“要是能看到,皇后给咱留下来的一些念想,咱也就心满意足了
“可要真是......活着?”
“又妄想了!”
“咱皇后的棺椁,都还在帝陵放着。”
“不像大孙,尸首早从埋下的当夜就不见了!”
被宫人服侍着,穿好外衣。
老爷子便准备出去,问问詹徽他们想到了什么没有。
这七幅图中。
经过“大孙”的提醒,还有刚才的沉思。
老爷子已经有了四个半把握。
还有两个不太确定,以及一个......不敢确定!
而与此同时,忙碌了一夜的朱标,也看向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你们都想清楚了?”
“待会儿你爷爷肯定还要问起,到时候就不能像昨夜一样,什么都说不出来。”
朱允炆跃跃欲试的点头,“父亲你放心吧,经过你昨夜的提醒,我都猜到了肯定和皇爷爷的戎马一生有关!”
“而且,我还差人去问了齐先生和黄先生,他们连夜翻阅大明建立之初的资料,从洪武元年到现在,记载的所有史册,都被记录
在案。
“这一次,一定会有答案。
朱标闻言。
他先是皱了皱眉,总感觉这二儿子说出来有些不妥。
不过一想到,昨天的父皇并没有把“娘亲”的画像拿出来。
导致这些人的理解出了差错?
难道误认为,父皇从乞丐的崛起之路?
朱标忽然意识到不对劲。
有心想要提醒。
却发现这二儿子,一脸自信昂扬、似乎心里面真有想法。
便放下心中心思。
万一,允炆说的是对的呢?
毕竟,连他昨天想了一夜,都毫无思绪!
“允熥,你呢?”
朱标又看向朱允熥,发现这三儿子,却蹙着眉,“猜到了一点儿......”
“那行,走吧!”
“这一次,你猜一点儿,他猜一点儿,还有凉国公、颖国公他们,就算是拼也能拼出来答案。”
一边想着。
朱标带着儿子,朝着行宫大殿走去。
行宫不比皇宫。
没有那么多的上朝臣子。
但皇爷身边的要紧官员,和六部重臣,还是有数十位。
再加上昨夜皇爷回来,这么一宣告。
联想到上几次,因为猜字谜、现在成了老爷子心腹的解缙。
再加上近些日子税收改革,导致多位官员被罢免。
空出来那么多职位!
现在的这些朝官,眼睛可都亮着呢。
万一猜中一次。
那就是简在帝心!
仕途就稳了!
果然,等到朱标来到行宫大殿的时候。
外面三三两两,已经聚集了太多的官员。
而刚才允炆所说的两位翰林,此时正脸色严肃,怀中抱着一些明显是被
一脸郑重其事。
朱标暗自摇摇头。
眼瞅着行宫内,可能站不下这么多臣子。
最后随行礼官,所幸拦住了一些臣子,在外面听着。
这样一来,大殿内才有踏足之处。
“精挑细选”的书籍。
朱标进去的时候。
老爷子已经做到了自己的位置。
而那前七幅“画像”,已经被挂在了屏风之上。
等到朱标落位之后。
老爷子便看向群臣,“说说吧,都有什么想法!”
话音刚落。
詹徽、杨宪等大臣,互相看了一眼。
昨夜他们回去,也是一夜没睡,想着各种答案,虽然心有腹稿。
但以他们老狐狸的性子。
自然不会第一个站出来!
而这时。
“回陛下,臣昨夜,在二皇孙的邀请下,查阅了一夜资料,现在终于有了答案!”
黄子澄抓准机会。
立刻走出!
自从上一次,看到那礼部尚书倒霉之后。
黄子澄的性情就很沉稳。
他越发觉得,自己的“直觉”没错。
什么时候可以说话,该说什么话!
什么时候不能说话,说话就倒霉。
他已经了如指掌!
而昨夜。
当他看到,朱允炆给他送来了“七幅图”!
说是皇爷给群臣的“考题”,让他们“按图猜意”!
他就知道。
自己的机会来了!
该出山了!
那赵茂老儿,坐在礼部尚书多年职位,执掌天下士子科考
那是何等威风?
、祭祀国礼、迎接使臣!
偏偏自己找死,在老爷子已经下死心的税收改制上,非要阻拦
不就是螳臂当车?
恰好!
他黄子恒作为,洪武十八年的会试状元。
从翰林学士,一跃而起到礼部尚书......
就看这一遭了!
实在不行!
工部侍郎的职位,也还空缺着!
心念一动。
黄子澄欣喜登场。
直接指着屏风上面的图,一一朝着群臣解释道。
“这第一幅图,是皇爷早年孤苦,为小沙弥之时的画!
这第一句说下来。
不少群臣点头。
实际上。
在他们的眼里。
皇爷赐下六幅画,让他们按图猜意!
这不就是......让他们回忆大明往昔吗?
而皇爷当年,正是皇觉寺的小沙弥。
“黄大人猜的不错!”
“和我一样!”
“确实,看来......这七幅图的确是皇爷来考验我等群臣。”
“就看谁,对大明过去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了。”
随着臣子们的声音响起。
黄子澄笑容愈深。
他连忙说道:“这第二幅图,看起来是一个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实际上,其正是陛下高深大义!”
“上一次,陛下提倡的财政税收改制,却被一些“利欲熏心”的臣子阻拦。导致波及朝堂数位大臣!”
“此乃陛下不愿!”
“所以,陛下给我们的这个圆!”
“就是要让我等深思民间之苦、深思大明最初之苦,周而复始......”
黄子澄说到这儿,忽然有些感怀。
声音也是越发的感人肺腑。
“陛下此举,就是要让吾等,寻找那为官的初心啊!”
“切不可脱离当年宏图大愿,治理天下、为黎民百姓安宁鞠躬尽瘁的为官初心!”
一番明显是从心底,说出来的肺腑之语。
顿时。
朝堂之上,不少官员连连点头。
对黄子澄报以敬佩之意!
“黄大人到底是当年的会试第一,能有如此感人至深的想法,
“想来......陛下就是在用这个圆,来告诉我等为臣之道!”
“不错,定然就是此理了!”
“黄翰林,那第三个3.3呢?”
此刻,眼看着百官,对于自己的黄先生如此推崇。
朱允炆,也不由得露出了一抹得意的笑容。
不愧是黄翰林!”
他看向旁边的朱允熥,目光里夹杂着一丝不屑!
在看向皇爷爷,似乎在等待着皇爷爷的夸奖。
然而。
朱允炆却愣住了。
因为,他在看向皇爷爷时,却发现皇爷爷的嘴角抽搐着。
好几次想打断。
最后所幸,放松的坐在椅子上。
似乎要看看黄先生,继续说下去。
那样子,不像是在认真倾听,倒像是在“调剂”自己?
这......
朱允炆有些惴惴不安起来。
而此刻。
黄子澄所幸放声大笑。
颇为豪迈!
“这第三幅啊!是发冠!”
“虽然画的些许潦草些。”
“但诸位大臣,可莫要忘记......”
“洪武元年,陛下向外界宣布登基为帝、恢复汉民正统!
国号大明时候的......璀璨光景!
“这发冠,就是当年陛下登基时候的皇冠!”
“注定千古留名......”
“够了!”
就在这时,在黄子澄还在慷慨激昂的演讲时。
老爷子终于忍不住了。
“你在乱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