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女将军你当不了,太子妃你当不当?
书第174章女将军你当不了,
“我常菁,就是当朝第一个女将军!”
城墙之上。林
女子嘴角微翘、身姿修长、显得朝气蓬勃。
眉眼中,全是与寻常女子不一样的英气。
朱标也笑了起来。
但是眼中,却生出一抹忧虑。
想要去战场,和真正要去战场。
是截然不同的。
太子妃你当不当?
战阵厮杀、刀枪无眼。
若是出事,那怎么办?
那时候,只有十几岁的朱标,心中自然是不情愿?的。
但他没有说。
而是看着那个女子,难言的一朝气。
他不忍去打破。
终于!
时光流转。
自己的父亲,终究完成初一步的定鼎天下。
国号:大明!
年号:洪武!
他朱标,作为长子,仁慈贤德
于是自然而然。
他成了大明的皇储!
监国理政!
新国初定,诸事繁多。
在大明的元年。
一切都在安稳如常的度过。
、在众位弟弟面前,自有威信,文武百官,无不称赞。
直到这一天。
朝中大臣,以皇储不可无正妃为由,向陛下提出了“选拔太子妃
父亲将他唤到身边。
第一次看着自己长大的儿子。
起初有些感叹。
不过他也知道,作为一国皇储,最重要的还是最根本的事情。
传宗接代。
“可曾有心仪的女子?”
此时还是中年的朱元璋,看着令自己无比满意的长子。
的请求!
他毫不怀疑。
在洪武年间,只要他给儿子打下江山。
那么这个出色的长子,就会把江山治理的井井有条。
这是他最中意的传承者!
自然而然。
作为长子的妻子,老朱家的第一个儿媳。
他也要仔细斟酌、认真选择。
“元庭留下来的那些旧臣,让咱选那位早年的宰相之女,作为太子妃
“这样一来,元庭旧臣就不再有那么多的心思。”
“转而能好好的辅佐你,把咱们大明治理的井井有条。
此时的朱元璋。
在桌案上一一摆下奏折,给他这个儿子看着。
作为长子。
监国太子。
这些日子来,一些奏折和旨意,都是朱标批下去的。
对于近日来的事情。
自然无比清楚。
而这时。
朱元璋又拿出另一份奏折。
“这个,是那些东南士族的意见。”
朱元璋起身,看向自己的儿子。
“他们说国朝初定,但整个朝廷内,武将跋扈,是断然不能再提高他们地位的。”
“当选用文臣,文武平衡。”
“而他们推举的,是那位东南吴氏的女子。”
朱元璋笑眯眯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揶揄打趣道:号称江南绝色,你若是娶了她,将来咱们老朱家的孩子,不论是男是女,都会长得周正。”
话落。
他又指着桌子上,四散的奏折,“看看吧,这里面都是那些大臣举荐的。”
“你中意哪个,咱就给你定了。”
顿了顿。
朱元璋看着这个,自己放了全部的期待的儿子。
“孩子,你还是长大了......”
朱标低头。
看着桌子上的......数十封的奏折。
这里面。
几乎是全部的,和他八字般配的女子。
有元庭旧臣的。
有东南士族的。
有太常寺的。
也有各类武将的!
但唯独......
没有“自己想要看到”的。
朱标顿足,似乎查看良久。
但其实,谁又知道,他一个都没有查看。
最后。
只是保持着内心的宁静。
缓缓说道:
“子女婚事,全凭爹爹做主。”
“爹做主?”
朱元璋哈哈一笑。
“不愧是咱的儿子,咱都决定好了。”
“什么挑这挑那的。”
“要咱说,干脆全都娶了!”
“都说日久生情,选一个对上眼的,定为太子妃!”
“或者干脆,谁先怀上咱的大孙,谁就是第一任妃子!
朱元璋拍着板。
对着自己的大儿子打趣着。
或许是父亲的言语太过吓人。
朱标不由得摇头笑道:“这话要是爹你说的,那我就告诉娘去。”
“你小子!”
朱元璋笑着拍了一下儿子的肩膀。
身为一国皇帝,能在历史上的诸多帝王里,和亲儿子如此亲密关系的
甚至从幼时到长大。
同样如此。
不因皇位大权生出间隙。
反而像着市井百姓一样,开着玩笑。
朱元璋绝对是那第一个。
“那咱就不说笑了。”
“这里面,元庭旧臣的、还有那东南士族的,各选一个?”
“至于定谁为太子妃,先不急。”
“最后你说了算,如何?”
还是疑问的语气。
朱标沉吟着,他此时的脑海里纷杂成团,让他很难做决定。
最后。
或许是想到了自己储君的身份。
朱标再次点头。
“全凭爹爹做主。”
“好!”
“那就这么说定了,咱明天开朝会的时候,就告诉群臣。”
“然后选个良辰吉日,就把这大婚给定了!”
眼看着父亲话已经说完。
心神迷茫的朱标,便也准备离开。
忽的。
身后的父亲再次说道。
“还有啊!”
“你常叔叔要回京了,北伐功成!”
“可让咱头疼的是,他家的那大丫头,非要下次一起前去......”
“这不是胡闹吗?”
“男儿军中,如何能出现女子?”
“可无奈的是,咱早年和你常叔在一块喝酒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的就播下了这个话。”
“这你也知道,君无戏言。”
“咱现在是两难啊。”
“你和她自小长大,帮爹劝劝!”
“要真劝不了,咱看那,说不定就真得给她封一个女将军职衔!
“找个地方把她给打发了。”
朱标顿住脚步。
然后回过头。
张口本想说出什么。
最后,却是无奈挤出一丝笑容。“好的!”
说完这句话。
朱标便缓缓离开。
而在他离开不久。
老爷子先是垫着脚,看着自己这个大儿子离开的方向。
然后一脸无奈的摇头。
“是这孩子,是真能忍啊!”
“咱都不知道怎么开口。”
“我说妹子,你要不给你儿子说去。”
这一刻。
朱元璋转过身,马皇后刚好从内室中,走了出来。
她的手里。
赫然握着一封奏折。
其上。
是淮西勋贵,听闻太子选妃。
所以,举荐年龄合适的“常家长女”!
“我说你这个朱重八,你好端端的,跟你儿子开什么玩笑。
“这下好了。”
“标儿离开时表情都不对了。”
朱元璋无奈道:“咱这不是寻思逗逗他吗?”
....求鲜花....
“本想让他说出心里想法,也看看咱猜的对不对,但这孩子也不知道说出来,孩子大了,咱怎么知道他想什么?”
“妹子,你不是他娘吗?你看出来了!”
马皇后摇头。
然后将手中的奏折,放到桌子上。
“我要能看出来,我还配合你这个馍主意干什么?”
她找了个位置,随意的坐下。
“不过,你想好了没有,到底定哪一家?”
“这太子妃,可不是那么好定的。”
“选择了哪一家,对咱们的儿孙来说,都是大的不能再大的大事。
“知道了知道了!”朱元璋坐回自己的位置。
看着满桌子的奏折。
“啰啰嗦嗦的。”
他看了许久。
最终无奈一声长叹。
“太子妃只有一个!”
“还是让标儿自己选吧。”
“对了......咱刚才其实也没说错,那常家的闺女,唉,你也知道啊
“之前还找你求情,让你来给说说。”
“我看啊,常遇春对他这个女儿,也是太惯
话还没说完!
突然之间。
一声加急的奏报!
骤然让整个国朝震动。
朱元璋听到后。
更是身形摇晃,险些摔倒!
洪武二年!
北伐大元、得胜南归的大将军......常遇春!
突然病逝!
年仅四十岁!
国朝哀悸!
洪武大受震动,感怀流泪、赐其下葬钟山皇陵!
那一天!
朱标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
就急急忙忙的跑到了常府,他看着那个悲戚的站立不稳的女子
头一次。
头一次......心神慌张。
恨不得立刻跑上前去,给她安慰。
这是她第一次看到。
那个眉眼英气的女子,露出如此柔弱的模样。
常遇春病逝。
作为家中子女。
需守孝三年。
而太子妃的选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朱标来到常府。
看着那个眼睛通红,倍显柔弱的女子。
不知何时。
心中就已经下了决定。
他们之间,青梅竹马。
还有谁比你更合适呢?
朱标望着眼前的女子。
柔情似水!
丧礼之后。
朱标回宫。
在大朝会上的第一句话就是。
“太子妃已定!”
“三年之后!”
“孤要娶常菁!”
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老怀大慰。
他这个儿子。
终于在太子职位上,做了第一次,也是第一次用“孤
做出了决定!
”这个名义。
朝中上下,还想劝言。
朱标再道:“此事已定,孤之所言,断无更改!”
下朝之后。
朱标心里想着......
曾经在城墙之上,女子说过的话,
《木兰辞》!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他找到工部的工匠。
问他所有,关于“铜镜”的打磨事宜。
三年磨一镜!
洪武四年。
那个守丧期,快要结束的时候。
朱标拿着打磨好的铜镜。
他来到了她的身边。
理云鬓、贴花黄......
看着镜子内,如今秀婉美丽的女子。
他再也没有任何犹豫。
双目与镜中的她对视。
“女将军你是当不了了。”
“太子妃你当不当?”大.
文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