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铜镜真意!
书第173章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林铜镜真意!
“唔!这样一来,也算是完善那位“蜉蜷道人”的存在了。”
桃园空间内..
朱雄英喃喃自语。
这又是他的手段。
没办法!
别管先成功与否,将这出现的东西,全部都往他灵机一动的“蜉蟒道人”身上挪。
那就一切问题都“合理”了。
想起这些,朱雄英微微一笑。
现在接下来最重要的。
还是第五阶段......
国富民强!
不过最紧要的,还是先把这五个谜团解开!
只有解开,他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爹......信读完了......”
此时,朱标握着眼前的信纸,骨节捏的发白。
他喉咙有些干涩。
但眼神之中,却是掩饰不住的惊喜。
因为这封信件上,说的很明白。
一线生机!
最后,好像还有那位蜉螃道人的出手。
联系到之前的娘亲。
似乎......
常氏可能还真的活着。
这太不可思议!
以至于此时的朱标,几乎是一脸呆滞,激动的无法自已。
“红梅......看这上面的说法,应该也是个类似的道人?”
老爷子还在沉吟。
但最终,什么都想不出来的他,只好摇了摇头。
“罢了!”
“带走这些东西,或许跟以前一样,必定另有隐秘!”
朱标点了点头。
目光再次看向那五样物品。
铜镜!
宝剑匕首。
两个玉瓶的不知名植物。
女子发束。
还有最后的长命锁。
这五样物品,结合之前的八幅画来看,分明是要弄清楚它们的
此时。
朱标心脏砰砰直跳。
和朱允熥两人,将这些东西全部拿好。
再拿上那张画像。
随后留恋的看了一眼屋子。
“寓意”才能真正揭开。
目中露出柔情。
很快。
他开始237陷入沉思。
这五个东西之内,有起码两个,他有些熟悉。
但是寓意......或许是现在的心情太过激动。
一时半会儿竟然想不出来。
不由得......
朱标陷入沉思。
再次在这里等了一会儿,很明显,短时间内他们并不能得到全部答案
最后。
还是老爷子说道:“走吧,回去再想想也不迟,另外,如果真想不起来,那咱就从这个蜉螃道人的身份开始查!”
老爷子看向朱标,声音肯定道。
“不管是佛门还是道门,咱们想查的话,总归可以查出来线索。”
“另外,结合之前的一些经验。”
“这五个物品,很可能和你,或者是允熥......”
顿了顿,老爷子再次说道。“还有雄英,从这方面找的话,我们的速度就一定会很快!”
朱标顿时点了点头。
他也是这么想的。
立下决定。
老爷子便没有在这个小院里停留。
他看了看身后,轻轻一叹。
今天,终究还是没能找到大孙。
不过!
话说回来,也总是有收获的。
“蜉蟒道人?”
老爷子再次低语。
那个帖木儿帝国的“祭祀老者”所说的一些话,让老爷子非常忌讳
而现在来看。
他老朱家,这些天的改变,和
应该最快找到才是!
“蜉蜷道人”脱不开关系。
只是!
随着几人离开。
众人都没有注意到。
落在身后的朱允奴,脸色惨白手脚都在发凉。
这一刻。
他不由得想起,今天中午,柳洗玉给自己说过的话。
“小心朱允!B!”
“难道就是这(cedd)个原因吗?”
为什么?
为什么在朱雄英这个阴影消失之后。
朱允熥的阴影,又蒙上了。
朱允炆非常清楚,自己相比较朱允熥最大的优势在哪里。
母亲!
也就是,太子妃这个身份。
正是因为太子妃是他的母亲。
所以,他朱允炆才能在《皇明祖训》上,占据嫡长子这个身份!
当然。
前提是朱雄英的名字,已经被排除在外!
可如果自己的母亲,不是太子妃。
那最大的、甚至是最威胁他身份的问题就出现了。
他,朱允炆!
只是一个庶子!
庶子!
如何继承大明皇位?
不!
这是最威胁他的事情。
一想起这些,朱允炆就在心里猛地咆哮!
他无法接受!
他怎能接受?
很快,随着老爷子回到京城。
这一次。
时隔两个月,老爷子重新坐镇朝堂。
他心里明白。
眼下的标儿,心思烦乱,不能再掌控大局。
整个朝堂的局势,还是要他来把握。
第一时间!
老爷子就让来吏部尚书詹徽,太子少傅傅友德来到此地。
“给你们一个差事。”
老爷子正在处理奏折。
头也不抬。
“立刻去找一些道门、佛门中的人,问问他们,听没听过蜉螃道人这个人!
“蜉蟠道人?”
詹徽不解。
很快,他恍然大悟,之前跟着老爷子一起去那座小院的时候。
得到那些钱粮时,他听到过这个名字。
看皇爷现在的心思。
分明是又去了一次。
联想到京城最近,关于“皇长孙昙花一现”的留言。
詹徽是个聪明人。
很快他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当即。
他立刻点头。
“臣知道了。”
“嗯!”老爷子点了点头。“给咱不惜一切代价,用最快的速度查清楚!
詹徽连忙点头,“是!”
大孙这次没找到。
老爷子也没有再说下去的心情。
便摆了摆手。
“没什么事就下去吧。”
“这件事情,必须给咱立刻着手!”
“是!”詹徽点头,很快退了出去。
而老爷子则是陷入沉思。
他不由得想起,那五个物品。
上一次,那八幅画,和自己相关。
但是这一次。
既然是常氏?
忽然间!
老爷子一拍大腿。
常茂!
常氏是常家的长女,兴许他们,也能认识其中的某个含义。
不过。
看了看天色。
已经深了。
明日再让他们进宫,直接去东宫。
也不知道。
“标儿那里现在如何了。”
“还有允炆和允熥,又是一堆麻烦事!”
老爷子无奈的摇了摇头。
关于今天下午几人的表情变化。
他虽然没说,但也看在心里。
又是一个头疼事。
老爷子猜的没错。
回到东宫之后。
朱允炆就变得惊慌无措。
端着参汤的吕氏,本来一脸笑盈盈。
自从朱雄英消失之后,儿子的情绪变得越来越平稳。
更加自信。
身为母亲,她当然无比欣喜。
可是。
当她再次看到自己儿子的表情时,却发现他的双手都在发抖。
吕氏蹙眉,不由得走到儿子面前。
抚摸这对方的额头。
他知道儿子的性子,露出这种模样,很可能又有坏消息了。
而唯一能让允坟如此惊慌失措的。
只有一个人!
“朱雄英!”
吕氏柔声问道:“是不是又是因为朱雄英?”
谁知。
这一刻。
朱允炆先是猛地抬头。
一脸惊骇欲绝。
随后无比紧张的看向吕氏。
“娘!不是,不是朱雄英......”
吕氏越发疑惑,“不是朱雄英,你为何又是这幅模样。”
“你不是给娘亲说过,这段日子,你找到了自己的幕僚吗?”
“她让你拉拢文臣武将......”
“在娘看来,刚好是我儿提升声望的想......”
最后一个“法”字还没有落下。
只见朱允炆红着眼。
一直摇头。
“不!”
“不......”
“不是朱雄英!”
“是朱雄英的娘亲啊!”
“常氏......”
“娘,她可能还活着!”
“还活着!!!”
啪!
手中端着的参汤,立刻掉在地上。
眨眼间。
四分五裂!
吕氏呆若木鸡,不敢置信的问道:“你......你在说什么?”朱允炆看到娘亲如此样子。
反倒心疼起来。
但他的表情却扭曲阴戾。
“娘......蜉蟒道人!”
“是他救了常氏!”
这一刻......
朱允炆发挥着自己的脑洞,将最近几个月,所有不同寻常的,全都联系在了一起。
说出了。
在他回程的路上。
思考了一路的答案。
“娘,您还记得,当初那帖木儿使团来的时候,说的那五帝同朝吗?”
吕氏轻轻点头,
朱允炆再道:“关于朱雄英,他昙花一现,是有人给他嫁接了磅礴的气数!”
吕氏已然有所明悟,“你说的,就是那......蜉蟠道人?”
“对!蜉蜷道人!”朱允炆咬牙切齿,“必须找到他!”
“想要找到,谈何容易啊。”
此刻。
朱标在自己的房间。
看着面前的五样东西,不由得陷入苦思。
铜镜、匕首、一对玉瓶植物、女子发束、还有小金锁。
他一个个的看过去。
将它们全部刻印在脑海。
甚至躺在床上,还一直在想。
不知不觉的。
朱标便要迷迷糊糊的昏睡过去......
不知何时!
“铜镜!”
朱标忽然呢喃出声。
他想起来了。
梦境之中。
时光穿梭到过去。
那个在众多兄弟姐妹里,年纪最长的两人。
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阿标,这首《木兰辞》我很喜欢!”
那个女子,不像是寻常女子那样柔柔弱弱。
在那濠州城的城墙上。
她迎着朝阳,似乎浑身都散发着朝气和英武!
“朱伯伯和父亲已经答应我了!”
她转头,露出自信昂扬的笑。
展示着不属于女子的万丈豪情。
“将来......我也能随父出征!”
“那时候......”
“我常菁,就是当朝,第一个女将军!”.
文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