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大明之心,是进取,还是守旧?
书第190章大明之心,是进取,还是守旧?
“二哥,大哥…可不是这个意思。林”此时此刻。
随着朱允通走了出来。朱允炆脸色一变。
朝堂中的气氛,也顿时变得落针可闻。所有的官员,表情都变的古怪起来。任谁都知道。
今天这朝局,就是老爷子亲自开的。老爷子是谁?
亲自率领淮西勋贵们,打下天下的人。他就像是一头猛虎。
别管底下的群狼怎么跳,说实在的,老爷子一只手都压得住。因此!
这一次的“军事改制”。说白了。
就是老爷子趁着自己在,想给祖孙后代们,留下没有“隐患”的江山。也是想看看。
到底是东风压西风,还是西风压东风。眼下的朝堂。
其实是一个极为微妙的时局。皇长孙刚刚出现过。
可是,十年前已经传出身亡的皇长孙,出现后却又消失了。
这样的第三代。就算是长子。
那如何成为大明的接班人?
哪怕是皇长孙,真的给了大明这么多的“利器”。可归根到底。
大明的皇位,需要的是一个时时刻刻在的君主。而不是突然出现、又突然“八八零”消失。因此。
眼下,看似一切还很正常。
但随着老爷子年龄越来越大,两位皇孙也到了外出封王的年纪。说来说去。
大变就在这两年!
老爷子是决然不会,把困难选择,交给自己的儿子的。以他的脾气,只会把一切都定好。
君不见,一本《皇明祖训》可是连大明的万世之世都想好了。所以。
综合种种。
眼下的“军事改制”!
说白了,就是老爷子借这个“大皇孙”抛出来的“军事改制”。就是想看看,风往哪边吹。
现在大明的朝堂,大体分文武两边。东浙文臣。
淮西武将。
这两者,都服从于太子朱标。但是!
在储君的位置上,注定要争。前者的代表是朱允炆。
而后者,若是朱雄英,他们不用争,因为胜算极大。
可若是朱允通。
他们的胜算,又会变得极其小。此次!
齐泰在发言时。
言语之中,处处都是二皇孙。
借着“军事改制”的大势,提出对武将的削权。连二皇孙本人都站台。
这其中的“深意”,在官场上纵横多年的老油条们,可是心知肚明。
然而。
最为让他们意外的是。
三皇孙,朱允通也开始站出来了。
而且两人言语之中,全都是那位“皇长孙”。气氛变得微妙起来!此刻。
朱允炆己经瞥向朱允通,有些不悦。
“允通,你可不要误解大哥的想法,除了削权,大哥还能有什么想法?”朱允炆一口一个“大哥”。想要先发制人。
但朱允通却看向了老爷子。语气很果断,声音也很干脆。
“皇爷爷,大哥的想法,根本不在于齐先生刚才说的,武将削权!”“而是…两点!”
“第一点:阶层流动,不能固化!”“第二点,完全独立于政事之外!”
说完这两点。
朱允通再想着,当初大哥说的事情。他蹙着眉。
第一时间,似乎有些不确定。
但最后还是鼓足勇气说道:“除此之外,还要让所有明军的将士都明白…他们,只能忠于大明!”“所以,武将之中,也要有文职…”“但文职,并非文臣!”朱允通的语速很快。
这几天来,听着大哥的一些说法。再加上他自己的思考。
昨夜一夜未睡,就是在打腹稿。如今站出来说的时候。话语逐渐流利。
“大哥说了,朝廷定下的卫所军户制度,在刚刚开始的初期,的确有强大的战斗力和续航力。”“不用大明出资,既可以农耕,也可以战斗。”
“不止如此,皇爷爷为了方便,还让他们的妻子家属、可以在镇守的地方劳作,卫所制度的军人,都是军户,他们生下的儿子也是军户,儿子的儿子还是军户!”“正和皇爷爷的四民之策一样,除了科举可以晋升到士族,其它的早已被限定,不能流转…”朱允通刚说到这儿。就被朱允炆,突然打断!
“三弟!四民之策,乃是国策!军户制,也是大明抵御外族的根源。”“你怎敢妄言?”
“妄言?”朱允通却看向老爷子。
“此次铁岭卫内迁,不就是因为辽东土地贫瘠,无法供养他们所需,所以想内迁银州!”“但是,另外一方面的东南富庶之地,卫所军户制,却能拥有富庶的土地。“皇爷爷!
“这本身就存在隐患!”
“若是其中,有千户贪心作祟,使用士绅兼并土地、吞没田产的手段,将手下军户的田产吞了,那他们吃什么?”“军户的儿子只能是军户,可他地都没了,他们还愿意为国征战吗?”“还有!”朱允通没说完。
似乎要一口气,将所有的话,全部说出去。
“这些年来,大明一直征战,所以军户的战斗力,一直维持在水准线上。”“可若是几代下去。”
“本应该戍边的战士,却一直忙于农耕…”“他们的战斗力又从何而来?”
“战马,变成了家里拉磨的,手里的刀,几年封存,拿出来都锈了!”“这样的明军,还有战斗力吗?”
“如果那些百户、千户,像是士绅一样,对着手下的军户欺压过甚,看不到未来的他们,难道还能安心待在军营?”“怕是早就跑了!
在这些天,看了太多书籍,己经有了自己结论的朱允通。目光紧迫。
虽然,他上面说的一些言语,有些零散。甚至没有秩序。
但是,任何人都能听明白他的意思。而此时。
这位大明的三皇孙再次说道。
“刚才齐大人所言的拥兵自重、吃空饷、还有养寇为患!”“长此以往。”
“军户制度,就是最容易滋生的士壤!”“是人的地方,就有争斗、就有利益纠葛!”“既然农户,可以受到士绅的各种压迫。
“那么同理,军户制度下的大明士卒,也会遭受到这种压迫!”朱允通的声音逐渐安静下来。但整个朝堂官员。却是陷入沉思反观老爷子。表情没有变化。
只是继续道:“继续说说你的第二点,完全独立!”朱允通深呼吸一口气.
也不知道皇爷爷心里怎么想的。但他也只能捡,自己的思考去说。
“大明的大军,完全独立于政事之外。”
“除了皇权、和兵部、以及五军都督府的统筹…”“其它文臣、包括各地的总督、知府、县令。”“都没有权力,去号令明军!”
“但相反,兵部衙门,却要和户部一样,在各地的府州县上,设立下属衙门…不能参与民间的政事!”“军政分离!”
说完这四个字后,朱允通一顿。这四个字,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在历朝历代,都施行过。
可是到后来,文臣压倒武臣,进而掌握兵权的事情,屡见不鲜。而他的说法。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集中皇权”!老爷子继续沉默不语。朱允通却越说,越是激动。他再次道:“结合两点。”
“军户制也不能完全废除,在一些特定的,路途遥远的地方,也可以继续使用…”“比如,汉唐时期的西域都护府!
“若是以后的大明,真要开通西域,就可以采用。”“但必须,要给足够的后勤支持!”“以及优待!”
“且核查力度要严谨,一旦出现差错,立刻纠正!”“而且必须保证,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定期换防。”
“且,他们虽然是军户制,但不可将其子孙后代,都限制为军户!”“阶层,必须流转!”
“那按照你的意思,废除军户制之后,采用什么呢?”老爷子的声音已经温和起来而朱标的眼神中,更是鼓励。
朱允通心中有了底气。“效仿前朝!”“募兵!”
“天下政法,从来没有新鲜的。”“古人早就帮我们想到了!”
“无非是改头换面,顺应时势!”朱允通亮着眼睛,
“正如秦国,有一套完整的适应他们秦国东出之心的军功制度!”
“无论是商人、农夫、还是工匠,都可以用在战场上的人头,换取爵位!”06“所以,秦人从昔日的给天子放牧,一跃造就一统六国的巨无霸大秦!”
“反观宋国,却因为武将作乱太过可怕,只想限制武将权力,所以就算是坐拥最富有的财富,也只能固守一地,步步后退,这是因为宋军本身的制度,削减了热血,没了进取心。男
“所以,宋军之中,军事制度最为糜烂!”
“吃空饷、百万流民组成的草莽之军,注定没有任何战斗力,只能被游牧民族的铁蹄践踏!”朱允通越说越激动。最后更是总结道:
“秦国穷、但东出之心,可造就一统帝国!”“宋国富、养腐朽之心,却只能任人羞辱!”
“因此……”“如何改军制?”
“就算是明白了,这些种种弊端,又如何改军制?”这一刻。
这位大名的三皇孙,虽然经过了大哥的“提点”。但在心神激动之下。
还是喊出了,属于自己的“观点”“我大明若要改军制!”
“当问我大明之心,帝王之心、满朝文武之愿…”他的声音慷慨有力,犹若洪钟!“是进取?“还是守旧?”
长已
人
文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