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一根棍

第116章 来都来了,总得随一刀吧

大唐一根棍 我叫王大宝 7586 2024-04-04 19:53

  刘异拿了个蒲团,直接坐在印光和尚旁边。

  印光看向旁边这位锦缎华服的少年。

  呃……俗家弟子?

  怎么这般年轻?

  法会有时也会邀请研习佛法的俗家弟子参与。

  但有资格参与的要不就是佛法精深,要不就是背景精深。

  巩县不大,能算上背景精深的俗家弟子,基本没有。

  印光算是和尚堆里的社牛了,他礼貌向旁边少年询问:“道友在哪里修行?”

  “长安。”

  印光又问:“何以到天陵山参加法会?”

  “游玩至此,怀恩法师邀请我过来听听。”

  “小道友与怀恩法师相熟?”

  “不,我与他师父黄檗禅师相熟。”

  “……”

  刘异想从印光脸上看到惊讶,或者畏惧,或者讨好,又或者其他情绪。

  可惜,并没有。

  印光脸色如常,就像他无论背景如何,都属万法自然。

  刘异心中默默评价:这和尚是个控制情绪的高手。

  法会正式开始了。

  刘异数了数人头,在蒲团上坐的有三十多人。

  后面还有几百个没有蒲团,席地而坐的僧人。刘异估计他们跟自己一样,只有旁听资格。

  今天法会的第一个环节是讲经。

  先由怀恩大德讲了一篇《楞伽经》。

  随后,又由一名他也不知道是谁的老和尚讲了篇《大涅盘经》。

  刘异好悬没听睡着了。

  他掐自己好几次才忍到辩经环节。

  辩经是通过辩论的方式研习佛教教义。

  这种修习方法源于天竺。

  据说玄奘大师在天竺戒日王举办的无遮大会上,曾面对十八国高僧问难。

  玄奘大师对答如流,从此被天竺尊为‘大乘天’。

  辩经分对辩和立宗辩。

  按刘异的理解就是单挑一个或打全场。

  原来辩者只可答“是”、“不是”或“不定”三种可能之一,就跟港片里法庭上律师咄咄逼问证人似的。

  经藏传佛教传入大唐后,本土化不少,现在的辩经已经有几分辨禅的味道。

  如今已不局限于是或不是的答案。

  不过依然要求回答简洁,不可以反问,不能以胡言应付过去。

  刘异之前听怀恩法师说,昭觉寺主持印光会参加今天的辩经。

  还是立宗辩,一个打全场。

  刘异很好奇,这人若是个假和尚,道行也未免太高了。

  谁给他的自信啊?

  终于到立宗辩环节了。

  印光和尚站起身,离开蒲团。

  他径直走向大殿正中,转身面对众人。

  这个胖乎乎的和尚双手合十:

  “印光有礼了,容听众位道友教诲,请发问。”

  坐在首排的一个方脸和尚,他打了个佛礼后问: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印光答:“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这个问题,释迦摩尼曾问过弟子。

  只要研读佛经,不算难回答。

  但那和尚接着问:“那江、河、湖、海怎样才能干涸?”

  在刘异听来,这和尚有毛病吧?

  没事要江、河、湖、海干涸干屁呀。

  这就是刁难。

  刘异看向周围。

  他发现身边很多僧人都像他一样,看着不太聪明的样子呀,一脸迷糊。

  他在心里偷笑:看来也没比我强多少吗?

  大殿正中的印光想了一会。

  片刻后,他回答说:“在《阿难七梦经》中,第一梦可令其干。”

  众人刚露出敬佩神色,听首排那和尚又问:

  “江、河、湖、海既已干,那么那滴水是否还在?”

  问到这,刘异终于不得不承认。

  秃驴们刁难人的水平,比他大学答辩老师阴险多了。

  这简直是无解的闭环啊!

  他都开始同情印光了。

  唉!!

  这才第一个人问难啊,就是这种地狱级难度的问题。

  你到底多自虐,才会选立宗辩这种方式,让众人群殴你?

  单挑全县秃驴,只这份勇气,就值得来年清明时,给你上柱香。

  大殿正中的印光也沉默了。

  蒲团上的僧人们都在为他可惜,才第一问就遇到这种没法回答的问题。

  众人以为这场立宗辩即将结束时,

  忽然,印光面向众人施了个佛礼。

  他以平和的语气说道:“《贤愚经》曾讲过一捧之水多于海的故事。如果人有心,用一捧水供养于佛,或者施舍于僧,乃至喂养飞禽走兽,他会因为这一份功德,享受福报,所以只要心有佛,那滴水还在。”

  现场诸僧无不流露出敬佩神情。

  连怀恩大德,都对着印光投来赞许目光。

  刘异不懂佛经,不知道这个回答有多精妙。

  从难度上来讲,《贤愚经》是一本专讲佛门故事的书籍,少有僧人认真研读。

  可就连这样的一本经书,印光都融会贯通,怎能不让其他僧众信服。

  所谓的闭环无解问题,就这样被印光圆满破了。

  刘异发现,以他自己的理解能力根本听不懂辩经说啥。

  在第二个人发问前,他也悄悄起身,离开所坐蒲团。

  他发现大殿门口那有几个沙弥站在门外听辩。

  刚刚给他引路的那个小沙弥也在。

  刘异走到门口,站起那个沙弥旁边,小声问:

  “你能听懂吗?”

  “太高深的不行,我要回去问师父。”小沙弥答。

  刘异偷笑,还挺认真。

  这时,第二个人开始发问了。

  这次问难的恰恰是慧居寺那个干枯黑瘦的住持法照。

  法照施礼后,问:“魔王波旬对佛祖说,到你末法时,我叫我的徒子徒孙混入你的僧宝内,穿你的袈裟,破坏你的佛法,曲解你的经典,破坏你的戒律,以达到我今天武力不能达到的目的。佛祖听了魔王的话,曾流下两行热泪。我的问题是,佛祖为何流泪?”

  刘异拍了拍身边的小沙弥,问他:“这个问题难吗?”

  小沙弥答:“师父说这个没有答案。”

  刘异心下吐槽:你莫不是拜了个假师父吧。

  “你师父是谁?”

  “怀恩主持啊。”

  刘异愣了,真是人不可貌相。

  这天真呆萌的小沙弥,竟是怀恩的关门弟子。

  此刻,大殿正中的印光再次沉默。

  这次他沉默了更久。

  约莫过了两三分钟后,他才再次开口。

  印光答:“佛祖在怜悯波旬。”

  法照追问:“为何怜悯?”

  “波旬说令其弟子穿佛祖袈裟,可佛祖此时早无袈裟。”

  “佛祖的袈裟呢?”

  “佛曾曰待我末法时代,僧人褪去袈裟,步入凡尘普度众生,佛不在寺庙,佛在众生。”

  像刘异这种完全不懂佛法的人,也被这一回答震撼了。

  他发现自己可能错了。

  难道这就是佛家说的着相?

  下雨天时,有人看见一名僧人抱着一女子经过泥路,过了泥路僧人放下女子。路人指责僧人刚刚接近女色。僧人答说:“我早就放下了,放不下的是施主!”

  他见到印光是个肥头大耳的和尚,又穿了件崭新的僧衣,对比法照和尚的一身破衣烂衫,自己第一印象就认定印光道心不纯。

  自己就像那位路人一样,被表象迷惑,着相了。

  佛法如此精深的慧者,怎么可能允许自己寺庙藏污纳垢?

  离开慈云禅寺时,刘异私下问了印光一个问题。

  来都来了,总得随一刀吧!

  他问:“须弥芥子,须弥山那么大,是怎么装入芥子之中的?”

  印光答:“佛法无边,神通广大。”

  刘异再问:“佛法无边,神通广大,那佛祖能否找到边?”

  这句话是个悖论。

  佛祖若找的到,佛法就不是无边。

  佛祖若找不到,佛祖就不是神通广大。

  问完后,留下苦苦思索的印光,刘异下山了。

  这么爱钻研佛法,把这一题研究明白了再睡吧!

  哈哈哈……

  这样看来印光和法照好像都没问题。

  那么有问题的是……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