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五胡屠夫

第165章 太行道

五胡屠夫 煮茶喝酒 4916 2024-05-10 23:04

  此时,院内传来小胖子刘魁的哭喊声音,刘宁听见,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连忙抬起头来向院内望去。

  “走,我们到外面再说!”

  冉闵并不想让刘宁知道刚才发生的事情,于是大步向外面走去,边走边问道:

  “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这么慌张?”

  刘宁听罢,连忙跟在冉闵的身后,说道:

  “并州刺史张平传来消息,说刘务桓带领1万名匈奴将士和拓跋鲜卑将士穿过绛北大峡谷,准备借道高都(今山西省晋城市),向天井关进发。”

  冉闵听后,心中一惊。

  天井关是太行陉上的一座关卡,而太行陉则是太行八陉由西向东的第二陉。

  在没有“太行八陉”这个说法之前,太行陉被称之为太行道。

  太行道北起高都(今山西省晋城市),南接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崇山峻岭之间,山道如丝,蜿蜒盘绕,犹如羊肠,是着名的兵家要地和商旅通衢。

  秦昭王四十四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兵从河东地区(今山西省运城市),穿越轵道,攻伐韩国的野王城。

  而后,又派兵阻断了太行道,断绝了韩国上党郡(今山西省长治市)与国都(现河南省新郑市)之间的联系,使得上党郡成为一块飞地。

  但是,韩国并不想将上党之地交给秦国,于是便送于了赵国,由此引发了着名的长平之战。

  随后,数十万将士从野王出发,经太行道北上,开赴长平战场,最终坑杀了赵军40余万将士。

  此战之后,秦国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并为秦始皇后来一统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天井关位于太行道上,建立于西汉时期,乃是天下名关,自古有“形胜名天下,危关压太行”的说法。

  占据了天井关,便可完全截断太行道,断绝上党地区与野王之间的联系。

  但是,若是让对方占领了天井关,那么慕容鲜卑将士、拓跋鲜卑将士和匈奴将士以及秦国将士就可能沿着太行道而下,直接进攻野王。

  如此,自己可就危险了。

  冉闵停住脚步,扭头看向刘宁,又问:“后来呢?”

  刘宁又道:“张平一边设计拖住刘务桓,一边派人向野王通报,让我们早做准备,提前守住天井关。”

  冉闵点了点头,对刘宁说道:“右贤王,今后这轵关我就交给你和左贤王(刘俊)二人了。

  在此期间,你们万万不可外出作战,即便是对方万般辱骂,你们也切切不可外出。

  你们只要能守住轵关,那么慕容鲜卑除非长了翅膀,否则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越过轵关的。”

  刘宁听后,神色严肃,拱手道:“请陛下放心,臣即便战死,也要为陛下守住轵关。”

  冉闵听后,微微一笑,说道:

  “以后再不要动不动就说什么战死的话,让人觉得晦气。

  轵关三面环水,背靠太行,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不是那么好攻克的。

  只要你们闭关不出,即便对方有上万人马,也奈何不得。”

  冉闵倒不怕慕容鲜卑将士主动攻城,就怕刘宁一时激动,带兵出城作战。

  刘宁听懂了冉闵的意思,于是又道:“请陛下放心,我不会冒然出城的。”

  冉闵听罢,这才放心。

  由于时间紧迫,冉闵也来不及与雪晴和刘俊等人告别,于是骑上战马,便向野王城驶去。

  墨龙不愧为一匹千里马,脚力悠长,至黄昏时分,已到达野王城中。

  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南临黄河,北靠太行,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野王城位于沁河的西岸,城高五丈,长宽各有两里之地。

  沁水绕城而过,将士们挖掘壕沟,引来沁水,作为护城河,使得野王城更加易守难攻。

  野王城中,申道生带领的500名骑兵早已准备完毕。

  将士们个个身骑战马,头戴皮帽,身披马皮外套,手戴皮套,双脚穿皮靴,双腿上裹有护腿。

  将士们见到冉闵到来,一个个顿时神情大振,眼神之中充满了狂热的崇拜之情。

  这500将士可是在轵关之上亲眼看见冉闵大杀四方的。

  此时,蒋干和崔通二人上前。

  蒋干对冉闵报告道:“陛下,人马已经准备完毕,将士们先行携带了七日份的干粮,稍后我们还会为将士们送去粮食的。”

  蒋干毕竟是冉魏王朝的大将军,作战多年,经验丰富,在冉闵未到达野王之前,便已经将出征所有的工作准备地妥妥当当。

  冉闵点了点头,问道:“为张平准备的礼物如何呢?”

  蒋干一挥手,一名将士上前,手中捧着一个长条形的方盒。

  蒋干接过方盒,而后打开,里面平放着一把带鞘的金刀,金光闪闪。

  冉闵认识此物,此物原是后赵皇帝石勒的随身宝刀,后来石勒的侄子石虎篡权夺位之后,又据为己有,经常挂在腰间。

  也可以说,这把金刀是除去传国玺印之外,可以象征石氏皇权的代表物之一。

  冉闵原名为石闵,是石虎的养孙,经常侍奉在石虎的身旁,自然认识此刀。

  蒋干看向冉闵,问道:“陛下,您看此物如何?”

  冉闵神情并没有什么变化,随口说道:

  “如今石氏家族灭亡,这些东西对我来说,犹如垃圾一般,并不值得稀罕!”

  蒋干点头,遂将盒子盖上,而后又交于那名将士。

  这名将士退后,又一名将士上前,手中又捧着一个方形长盒。

  从这名将士的行动步伐来看,这个方形长盒中的器物甚是沉重。

  蒋干再次打开盒子,只见里面放着一把竹节鞭。

  蒋干拿起竹节鞭,双手递于冉闵的面前,说道:

  “陛下,此鞭乃是晋朝濮阳太守戴施当年赠于我的,据说乃是东吴名将黄盖的九节鞭。

  此鞭重18斤,非一般人可以使用。

  陛下力举泰山,神勇过人,且以前都是使用双手兵器。

  所以我一直将此鞭带在身边,只待陛下归来之时,呈于陛下,作为近战防身武器。”

  冉闵听后大喜,连忙接过竹节鞭,只见此鞭身长四尺,共有九节,全身呈黑色,乃是名副其实的水磨钢鞭。

  在把手之处,还有一个用牛皮制成的扣带,可以系于腰间,便于携带。

  冉闵随手一挥,只觉呼呼生风,不轻不重,觉得甚是合手。

  冉闵心中喜欢,遂看向蒋干,笑道:“大将军真是用心了!”

  冉闵转头看向申道生和500名将士,心中豪情万丈,大喝一声:

  “出发――”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