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五胡屠夫

第313章 战局转变

五胡屠夫 煮茶喝酒 5358 2024-05-10 23:04

  晋军将士渐渐不支,开始向后撤退。

  城墙之上,秦军将士手持刀矛,沿着城墙追杀晋军将士。

  街道之上,秦军骑兵沿着大街小巷,不断地刺杀晋军将士。

  至巳时时刻(9:00――11:00),秦军将士已经占领了大半的潼关城池,仅余的晋军将士全被挤压在东城门处。

  “秦军来了,快跑啊――”

  城内的晋军将士打开东城门,像老鼠一般不断地窜出城来,成群成队的向东方跑去。

  就在这时,只见在道路南侧的树林之中,突然站起无数的人来,个个手持弓箭,瞄向秦军,引弓射箭。

  “嗖――”“嗖――”“嗖――”

  箭矢如同蝗虫一般从树林中飞出,成排成队的晋军将士一时不防,被箭矢射中,倒于地上。

  潼关,北侧是黄河,南侧是麟趾原,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

  中间仅有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仅容一车一马往来,自古以来便有“细路险与猿猴争”的说法。

  按照原来的作战计划,是吕光率兵攻打西城门,邓羌率兵同时攻打东城门。

  但三人在商议之时,雷弱儿却直接否定了方案。

  雷弱儿道:“据权翼所说,桓温在攻打宜阳城和洛阳城时,均使用了围三缺一的战法。

  即派出大军将城池的三面保卫,只留下一处可逃生的方向。

  这样做的好处是,正因为有了可以逃生的道路,所以城池中的将士们就不会殊死拼搏。

  如此,既可以减轻战斗的激烈程度,又可以减少将士的伤亡。

  我认为桓温的这种战法十分适用于此次潼关之战。

  吕光,你带领500名将士首先在西城门发起战斗;

  邓羌,你带领200名将士部署在道路南侧高地的树林之中,见到晋军后撤,便开始阻击。

  如此我们两面夹击,便可完全消灭据守在潼关之中的晋军将士。”

  吕光和邓羌二人听后,都认为雷弱儿说得很有道理。

  所以,邓羌这才带领200名将士埋伏在道路南侧的树林之中。

  邓羌站立在一棵大树之后,手持弓箭,不断地松弦放箭,每箭射出,必有一名晋军将士倒地。

  越来越多的晋军将士涌出东城门,沿着道路而来。

  200名隐藏在树林之中的秦军将士不断地松放箭,不断地射杀逃窜的晋军将士。

  可是即使如此,仍有不少的晋军将士一边手持盾牌挡住箭矢,一边向前窜来。

  就在此时,道路上一名身骑战马将领模样的人向前急驰而来。

  邓羌见状,将手中的弓箭扔掉地上,捡起地上的钩戟,大步向前奔去。

  “啊――”

  邓羌大喝一声,手执钩戟,从树林中窜出,直朝那名将领模样的人杀去。

  那晋军将领见状,连忙举起手中的长矛,挡住飞身而来的邓羌。

  “嘭――”的一声,两人相撞,那晋军将领直接被邓羌撞于马下。

  二人几乎同时倒地,邓羌顺势一个翻身,看也没看,手中的钩戟朝后方扫去。

  钩戟所过,一颗脑袋滚落,一腔热血喷出。

  邓羌看也不看那名晋军将领,不过从刚才手中钩戟遇到的阻力程度,他知道那名晋军将领已被自己斩杀。

  邓羌翻身上马,手持钩戟,挡住去路。

  “杀啊――”

  邓羌大喝一声,手中的钩戟横扫。

  钩戟所过,三名晋军将士被拦腰扫断,断为六截。

  “杀啊――”

  邓羌催动战马,向前奔去,手中的钩戟横扫竖砸,钩戟所过,人头飞落,鲜血四溅。

  众晋军将士见有人挡住去路,无处可去,便纷纷朝北侧的黄河而来,而后脱掉衣甲,“扑通”“扑通”的直朝黄河之中跳去。

  隐藏在树林之中的200名将士见主将邓羌骑马冲入敌军之中,心中大惊,生怕自己的弓箭误伤了邓羌。

  于是众将士大喝一声,纷纷扔掉手中的弓箭,手持战刀,从树林之中杀出。

  邓羌在前冲杀,200名将士随后追上,挥动战刀,将一名名的漏网之鱼砍杀。

  就在这时,一队又一队的骑兵从城中冲出,率头之人便是吕光。

  吕光手持一杆长矛,左右挥击,长矛所过之处,晋军将军不是飞向两侧,便是被吕光刺穿后背。

  所余晋军将士见前方有人阻路,后方有骑兵追杀,一个个大惊失色,左右张望,一窝蜂似的向黄河边上冲去。

  众将士们纷纷脱去衣甲,“扑通”“扑通”跳入河水之中。

  邓羌与吕光两军相遇,二人各自挥动矛戟,相互一撞,发出清脆的“咣当”之声。

  而后,二人同时哈哈大笑。

  其余的秦军众将士也是纷纷向黄河边跑来,扔掉手中的长矛,一个个地手持弓箭,朝黄河之中射箭。

  “嗖――”“嗖――”“嗖――”

  箭矢如雨。

  “啊――”“啊――”“啊――”

  惨叫声起。

  一具具的尸体飘浮在河水之中,过不多时,便将混浊的黄河水染成一片红色,在午日阳光的照耀之下,血光闪闪,起伏不定。

  一番战斗,驻守在潼关之中的2000名晋军将士几乎全军覆没,仅有不足100名将士跳入黄河之中,顺流而下,活得了一命。

  “快快向秦皇报告――”

  雷弱儿急忙向一位亲兵说道。

  “是,大司马!”

  亲兵领命,直向长安城中奔去。

  “其余将士,随我直取渑池――”

  说罢,雷弱儿、邓羌、吕光三人带领2700多名骑兵,决定以迅速不及掩耳之势,在桓温还没有收到潼关被破的消息之前,乘机攻克渑池(今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

  一日之后,渑池县城被攻破,防守渑池的晋军将士成批成批地开始向洛阳撤退。

  “什么?潼关被秦军攻破了,这怎么可能?”

  桓温大惊。

  “快快命令将士,迅速向宜阳城撤退!”

  命令下达,近2万名晋军将士连夜开始向宜阳城后退。

  两日后,雷弱儿带领1万名骑兵又接连攻克新安(今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直逼宜阳城。

  洛阳城内的姚苌听说之后,兵分两路,一路与雷弱儿汇合,包围宜阳城(今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

  一路与兄长姚襄带领的大军汇合,开始包围新城(今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

  一时之间,整个战局再次发生转折。

  桓温大军由进攻之势变为防守之势,据守在宜阳和新城两处县城。

  而姚襄、姚苌和雷弱儿三路大军合兵一处,由防守之势变为进攻之势,将桓温大军完全包围。

  这就是战场,胜负和防守随时随地都在转变之中,并无定势。

  一招不慎,全盘皆输。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