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首发晋江官方防盗,订阅不足的仙女们请稍等, 码字不易, 请多多支持叶奶奶和叶二婶相视一眼,“好嘞!”
这称重算桃哪有下地干活累, 可是求不来的好事儿。恐怕是张奶奶看在甜妹儿的身上, 才分配给她们的。
叶二婶嘴角上扬得厉害。
她想起队上要选妇女队长的事儿, 这可得好好表现表现。
称重用的是两米长的大秤。
上面保留着古代的刻度, 一共有十六个秤星,分辨代表着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
这杆秤精度很好,是张爷爷的拿手绝活之一。
“…两百斤, 八十三斤,七十九斤…总共是多少斤来着?”算数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队里的出纳可都是读过小学的哩!
没笔没纸,不会心算。
小学生甜妹儿也听得迷迷糊糊, 跟旁边思丫头一摸一样。
叶二婶在数字方面却意外有一套,用不着算盘,心里扒拉扒拉,结果脱口而出, “嗯,好桃子六百五十四斤?”
“杏花可以担任咱们村下一任出纳啊!”张奶奶惊奇。
不等叶二婶谦虚,门口忽然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男声,“妈, 今年产桃六百多斤吗?”
回头一看, 一身灰蓝色工装衣裤、脚踩解放鞋、浓眉大眼、一声正气的中年汉子, 大步踏进来。
“张队长!”
叶奶奶,叶二婶母女,三人下意识挺直腰板,大声叫道。
来人是碧山村现任生产队队长――张爱国。
生产队长,俗称小队长,是人民公社农村里的一个小干部,等同于工厂里的车间主任。
能当生产队长的人,必须出身贫下中农,政治清白,还要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
张队长最大的责任,照顾整个碧水村社员的吃喝拉撒,让他们有工分挣、有粮吃。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村里的社员大多都都沾亲带故。
当队长软了要受欺,硬了那些以老卖老的长辈,会毫不客气地白眼相看、骂街打人。
队长官小,不好当,还是轮流的。但村里人那几年的命运,都跟他有莫大的关系。
“叶姨婆好啊!看你这精神越来越硬朗啦!两孙女也很乖啊!”
张队长跟他妈招呼完后,态度恭敬地问侯叶奶奶。
被队长这么一夸,叶奶奶的老脸都笑开了花,客气道:“哪有,哪有,这两小捣蛋鬼皮着呢!”
叶二婶平日里最爱笑爱说,在小领导面前,却有点紧张,嗓门变小不说,手脚都不知该如何放是好。
简单嘘寒问暖一番,张队长转头跟张奶奶讨论,“这桃子产量六百多斤,我们今年就上报个一千两百斤吧?”
张奶奶表情略有迟疑,“会不会报的太少?隔壁几个村,我听说,今天粮食产量他们都是往三四倍报?”
张队长微微皱眉叹息,“过两天公社派人来收桃,报多了,我们连一半都交不起,这算个什么事儿!现在桃报的少一点,到时候粮食报多一点、上交多一点,也好看些。”
少一点,多一点。
听得甜妹儿的眼睛直打转儿。
她努力抓住‘上报要多,上交粮食要多’两个关键。
甜妹儿上前几步,用左手扯住张队长的蓝工裤,右手举得高高,软软糯糯道:“张队长,我能问一个问题吗?很小的!”
张队长哈哈一笑,两手把她拎起来,笑眯眯地点头,“小丫头想问什么?”
“桃子不好吃吗?粮食不好吃吗?”
甜妹儿大眼睛瞪圆,不解地问。
张队长被问迷糊了,轻轻揪揪她的脸蛋,“当然好吃,小丫头是不是嘴馋,想吃桃了?”
“甜妹儿,赶紧从队长身上下来。张队长,不好意思哈,这丫头胆子越来越大了,今个儿回去我就好好教训她!”
叶奶奶最主要担心小孙女嘴馋,让张队长他们难做人。
“叶姨婆你说的啥事儿,这小丫头很乖又听话,哪需要教训!”
这个队长似乎不错。
很容易就被收买的甜妹儿,笑眯眼,一字一句认真解释,“张队长,我不是想吃桃。只是我们为什么要报多一点呢?六百斤就是六百斤。”
既然那么好吃,干嘛要上缴那么多。
她奶奶说了,行善必须尽力而为,不能让自己受伤,让家人担心。
粮食就算再难吃,也要留的够填饱自己人肚子呀,别以为她没听到叶家的红薯,都是跟别人借的!
大傻个队长!
甜妹儿掰着小指头,回忆幼儿园和小学墙上的标语,开始跟张队长瞎扯讲理,“要做个诚实的乖娃娃。晨星点亮黎明,诚信温暖世界……诚实守信,额,唔,立社会主义生产队之根本!”
所有人被她讲得一愣一愣的。
最后张队长哈哈大笑,揉揉她的头发,“乖娃娃,你也知道社会主义啊?”
叶奶奶笑骂道:
“肯定是听老三讲多了,胡乱学的,队长你别放在心上。”
“说的没错哩!我记得叶三弟是以前在村头土地庙上学,这读书就是好,连家里三岁奶娃娃懂得都比别家多。”
张队长一边跟叶奶奶打哈哈,一边心里暗自嘀咕,这小丫头说的也没错。
但是现在的大风向就是吹嘘,上头也鼓励这样子,报实数可是要被其他村嘲笑的。
大家都是这么来的,随波逐流才是硬道理!
至于三岁奶娃娃的话,他也没怎么上心。
那时候农村就这样,很少能够听得进小孩的话,女娃娃就更不行。
他干脆对张奶奶讲,“妈,咱队就报一千斤吧!粮食看今年收成。”
甜妹儿的话仅仅减少了二百斤,看来还是有点用的。
然,她还是气呼呼地鼓起腮帮子,看这张队长的脸也不太顺眼了。
跟个田鸡一样,一鼓一鼓的。
张队长忍不住戳了戳她的腮帮子。
这时候,忽然走进来一庄稼汉子,大声叫喊:
“张队长,你快去瞧瞧,刘二婶婆在咱们村头那棵大槐树那跪下了,说是不给她二闺女当妇女队长,她就要跪一辈子!”
叶奶奶从柜子里取出红薯干,用清水泡一泡,然后下到锅里,再加入少量更精贵的小米,慢慢熬成红薯稀饭。
稀饭里既有红薯的味道,又有淡淡的小米甜味。
问着食物的香味,干了一天活的叶二婶,忍不住吞了一下口水,一边淘洗着红薯叶和红薯梗,一边忍不住问:
“妈,我们地里的红薯快熟了吧!”
这里的地,指的不是生产队里的土地,而是叶家的一亩自留地。
队里的地,归人民公社的社员集体所有,土地种什么、怎么种、什么时候收,都不是村民自己说了算,要统一听从队长的指挥。
在生产队之前的‘互助组合社’‘高级社’,家家户户都有自留地,主要用于种植少量自家吃的菜粮等。
因为碧水村地理环境好,生产队成立后,中下等地也没有完全收去。当然,留的都不是什么好的,面积也不超过一亩。
“还有十多天吧!到时候我们就能把欠乡亲们的红薯,都还清。”
叶奶奶一边熬着红薯稀饭,一边估算着日子答道。
叶妈妈把晓丫头丢给叶老爷子再教育,然后拎着调皮捣蛋的甜妹儿,进入小厨房,道一声乖听过,就把她放到思丫头身边。
“大嫂你来的正好,我们家地里的红薯快熟了,今天就给猴儿们开次小灶,你手艺好,给他们烤点红薯尝尝。”
听到自家地里的收成,叶二婶笑眯了眼。有粮就不会饿肚子。
先是哎一声答应,叶妈妈柔顺地笑了笑,然后温声提醒问道:“还了乡亲们红薯后,我们还剩下多少?”
叶二婶挠头困惑,不懂她问这个干什么。
“院子里的地不是开垦出来了吗?这几天我们幸苦点,抓住八月的尾巴,再种一次红薯,连同院子里那块地一块儿种上。这样我们家里的粮食,就足够吃到开春队里分粮。”
机智的叶奶奶,一眼就明白自家大媳妇儿的忧虑,总结道。
春薯一般四左右种植,夏薯则是六,太晚种植会因为冬季温度太低,冻坏红薯。但碧水村地理位置特殊,冬季寒流来的迟,八月可种,就是收成会被影响。
听到叶奶奶得打算,叶妈妈笑着点头,从柜里拿出一个红薯,说是烤红薯,但也舍不得整个整个的烤。
说白了,把一个或半个红薯,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烤来给孩子们尝尝鲜,大人们是舍不得吃的。
一听说要烤红薯,思丫头的小耳朵都竖起来了,紧紧抿着小嘴,黑眼睛珠也跟着大人们的身形动作,动来动去。
直到看到大婶子取出红薯,她才咧开小嘴,笑成一朵花儿,露出正在长的半截大门牙。
“呀啦,你的门牙有半截黑洞洞,会漏凉风吗?”
叶甜甜把头仰的高高的,用特有的软糯童音,好奇问道。
穿越之前,她连大牙都掉了,但两颗大门牙连松动的迹象都没,愁得她奶奶白发都多了几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