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未看完的信,这下终于确定!是咱大孙!!
书第182章未看完的信,这下终于确定!是咱大孙!!
“什么地方?”燕王皱眉,有些不解。林
而在他的旁边,朱标、朱相却心中一动。知道老爷子指的是哪里。话说。
除了他们,以及那些曾被下了严令,封口的“太平县、桃花村”中的人。现在根本没人知道,马皇后还活着。朱标心里清楚。
之前,是娘亲不愿意出来,毕竟在百官和百姓,她都已经离去十年,突然出现,未免让人编排宫中内事。说不定,就能脑补一出“宫斗大戏”出来。而这些日子过去。
老爷子似乎也接受了这种平淡。
若非今日,关于那“蜉蝣道人”的说法再次出现。说不得,老爷子现在都不会出现在朝堂中。准备继续放权。
“到时候你就会知道。”
“近期,你自己去和户部交接,之后递上折子给咱。”老爷子道。“谢父皇!”
午朝开到这里
其实事情已经谈的差不多。是结束的时候了。
可是,老爷子却像是忽然想起什么。
先是看向桌面上的信件,还有那没离开的“海东青”!当即再道:
“对了!咱这些天,让你们找蜉蝣道人的事情,找的如何了?”此话一出。群臣顿时皱眉。
朱标、朱允通,齐齐睁大眼睛。
而朱允炆,只觉得心脏一抽,表情猛地一变。蜉蝣道人!
老爷子突然问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
就是在找常氏、还有朱雄英的线索!!
“启禀陛下!”说话的,是应天府知府,刘守德。
“臣这些天来,一直四处寻找道观,附近的白云观、青山观、还有各类小观,包括佛寺都去找过…但是,并没有道号为蜉蝣的道人。”这时,又一位官员走出,“陛下,臣也是如此,并没有找到。“臣惭愧,也没有找到!”“臣倒是找到了…”
突然,随着一位老者的声音响起。包含老爷子在内的所有人,都齐齐望去!那官员脸色尴尬。
只是说道:“但是,却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孩。”“鲁大人,你玩我们呢?”
被叫做鲁大人的官员,却是摇手苦笑。“非也非也!”
“这实在是本官,找到的极限了!”老爷子表情有些不好看起来。
“罢了罢了,既然没找到。“那…没什么事之后,就退朝吧。”
“对了,之后兵部尚书茹瑺、凉国公蓝玉、还有户部和五军都督府的,都来称文偏殿…咱找你们有要事商议。”“老大、老三、老四,你们也别走。”“是,陛下(父皇)!”眼看着午朝结束。
老爷子顺手拿起桌子上的信件。就准备离开。
恰在这时!
“等一等!”
突然的声音,让整个大殿为之一静。所有人都朝着老爷子看去。下一瞬。
众人只见,老爷子忽然捏住那封信件。将其完全打开。
本来下方一片空白,大家都以为,没有字眼的地方。却出现四个小字!从右往左。
在左下角…
老爷子瞳孔猛然一缩。“军制改革、‖?”……
同一时间。
朱雄英则是露出一丝微笑。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
国富民强!
内外兼修
如何做?
说白了,除了外面的开疆拓土,提升国力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改掉大明,已经出现的隐患。毕竟!
开疆拓土所需的时间太长,对外征战,还需要“出师有名”。太过被动!
比如这一次的“高丽”,天高皇帝远,打起来还要浪费时间。但是改制军制就不一样了。毫不客气的说。
从洪武皇帝,定下军户制,号称“军农一体”后。大明的祸端,就已经埋下了。简单的说来明军,是卫所制。
比如:后世人常听到的“锦衣卫”,还有现在提到的铁岭卫。都属于卫所之一。
一个卫、大约是五千七百余人。旗下,有千户、百户、总旗、及小旗。
其中,千户、百户、顾名思义,从名字就能看出各自的规模。而总旗,则是五十人!小旗、是十人!
卫所制的出现,是老爷子极为得意的。
老爷子曾言:【咱养兵百万,不耗费百姓一粒米!】听起来确实很厉害。
不可否认的是,在明初洪武时期的发展中。
卫所制的军户们,的确不让朝廷出钱出粮,他们自己就能开垦良田、做到军农结合!但!
最大的问题来了。
这种制度,或许在最开始,的确有效。可是…
人是会变得!
一代为军户,世代为军户。地位固化!
不出十年!
这些军户,都会成为百户、甚至千户的私家军!而一旦成了地方私军。到时候。
洪武皇帝无比自豪的“养兵百万、不费一粒米”的豪言。就真的成了一纸空谈了。毕竟。
在大明后期,朝廷之所以如此糜烂的原因,离不开那些辽东将族,刻意养寇为患,每年从朝廷狮子大张口,索要巨额“钱粮”。最后,硬生生的把朝廷拖垮。哪怕是现在。
大明立国仅仅二十五年的时间,这种度的弊端就已经出现。最为鲜明的,就是此次的铁岭卫!
铁岭卫所镇守之地,在这个时代看来,贫瘠不堪但他们又为军户,吃的喝的,都得自己想办法。在这其中。
千户、百户,稍微中饱私囊,就容易形成自己的小团体。包括此次…
铁岭卫内迁,不就是因为大家吃不上饭,所以想去能开垦荒田的地方。而这样的事情,各个地方已经层出不穷。比如东南地区
东南士族和一些地方驻军的媾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所以……
结合种种原因!
眼下的大明,税收改制己经进行到尾端。
税银征收,因为秦王下江南的原因,更是顺利无比。是时候,明军改制!改制…
是一个细致活,得从方方面面考虑,一环扣一环、慢慢来…若是朱雄英,刚开始就引导大明去进行大军改制。那朝廷没钱。
改了也白改!
可是这一次,朝廷不仅有钱了,还有粮了。更重要的是……
单以辽东那块地方来说。
大明的官员们只知道,那片地方土地贫瘠。铁岭卫没吃的,要内迁!但!
朱雄英却知,整个大明,最好的土壤就在那里。黑土地!
现在的大明,在北边在那里种麦子,当然什么都出不来。但是种大米…
就不一样了!
当然……
这又和又和大明的农业,能不能培育出“耐寒性的大米”相关。
一旦在大明解决这些问题。那么…
那看上去犹如鸡肋,得之无用、弃之可惜的辽东。将是大明最好的宝地!
这,也是他此次,最重要目的!国富民强!
内外兼修!
……
军制改革?”
此时。
老爷子目光锁定这四个字。不明所以。
“唳!”
海东青一声啼鸣。忽然伸出前爪。在桌子上刻着…
最后,竟然出现了一颗“钥匙”的形状!这一下。
老爷子和朱标等人,是真的惊喜万分!连百官…都一脸骇然!太熟悉了!
太熟悉了!
如果说之前,他们因为那封信,还不确定,这是不是有人在故意恶搞。甚至齐泰都能说出,海东青速度快,提前传送消息的话。但是现在……
此时此刻。
大家无比确定的一幕,终于出现了!“皇长孙!”“真是皇长孙!”
老爷子哈哈大笑,只觉得迷雾拨开,忽然否太极来!“一定是咱大孙!
“这熟悉的一幕,军制改革!”
“是咱大孙提醒咱,大明的军制有问题吗?”“对!对了,是铁岭卫…”
“一定是这一次内迁,给足了咱教训。”“高丽就是趁着这个机会才来的。”老爷子说着。
只见,海东青继续啼鸣一声,然后极通人性的点了点头。
“好!”
老爷子大喜过望。
再看向桌子上的钥匙印痕。忽然想起…
现在,三个房间虽然开完了。但是!
属于那座,藏满了金钱和粮食的,石洞!可还有两座,或是三座石门没开!
老爷子对于那里,一直非常好(吗得赵)奇。难不成这一次,就是开启那里的机会?这熟悉的感觉。
一定是咱大孙啊此时此刻。
不仅仅是老爷子激动无比。
就连朱标、朱允通,还有下方的蓝玉等人,全都一脸惊喜。“沉寂了一个月的皇长孙…再次露出苗头了?”“看样子定是了,和前几次一模一样。”“这种手段,只有皇长孙才能做。”听着四周的窃窃私语。
朱允炆脸色却猛的苍白起来。
他本来就因为那封信,压抑不住的情绪。此时在心里翻江倒海。让他近乎晕厥过去!“阴魂不散!”“真是阴魂不散啊!”他在心里咆哮
然而此时。
老爷子似乎再度想起什么。看着桌面上的钥匙。再将视线看向了海东青。惊喜问道。
“是不是,只要咱想出来这…军制漏洞、再加以改变!”“就能得到钥匙?”
老爷子不由得想到,最近困扰他们最多的一些问题。还有常氏价。
两个问题。
一个关于标儿的妻子,雄英允通的母亲。
一个关于大明军事。
一国一家!
齐头并进?
正如此想时。
却见,海东青轻轻点头,一如往昔白鸽。“唳!”,
鱼
T尚
卫
7X人
文
学